地 址:通榆
电 话:0793-986318
网址:baiyin.4minuti.com
邮 箱:nanshiqu1995@126.com
原标题:全球还有 29亿人,全球没上过网?
马斯克的亿人“星链”已经成了满天星,中国版的没上啥时候来?
文|实习生 翟芳雪 《财经》记者 李皙 寅
编辑|李皙寅
不明飞行物出现?三体人真的入侵地球了?
近期,杭州市淳安县当地有人在夜里目击了不明飞行物,过网22颗连成一线,全球从深山一侧天边飞来 ,亿人缓慢飞入夜空正中央后从前往后逐一消失 。没上
消息引起了公众议论的过网热潮。有网友认为那是全球无人机群 ,也有人说是亿人马斯克星链。有网友科普:“星链是没上低轨 ,视频中的过网情况是发射上去的星链卫星没有散开的状态,就是全球一条线。”
在众说纷纭之际 ,亿人天文部门的没上专家一锤定音:确实是星链 。
啥是星链 、有啥用?卫星那么贵,为啥要用ta上网 ?全球都在抢夺卫星站位,为什么 ?中国的星链进展如何 ?
图源/IC
还有29亿人没法上网,卫星互联网来帮忙?
互联网上有个梗——面对那种说话非常老土 ,跟不上时代的人 ,都说“你是火星人 ?”“村里刚通网吧 !”这一戏谑的调侃已有二十余年,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土 。但事实上,还有三分之一地球人生活在没有网络的地区。
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移动网络 、光纤宽带都属于地面骨干网络传输的范畴 。但全球有超过70%的地理空间,达不到铺设传统地面骨干网络的条件 ,例如海洋、沙漠、偏僻的山区等。
那就让这些地区永久失联吗 ?科研考察也好 、应急救援也好 ,我们非常需要这些地区的实时数据传入网络 ,以便于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作出反应 。
联合国数据显示 ,全世界仍有29亿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,占全球总人口的37%。“数字遗民”的数量过于庞大了,要实现“全球互联”的美好畅想必须想方法解决这个难题。
既然地面不行,那就把目光转向天上。
于是人们把卫星作为移动基站发射到太空 ,利用卫星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,从而让那些地理条件受限的地区和人有了更多的触网机遇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卫星互联网” 。
在军事 、航空等传统功用之外,卫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小觑的。卫星互联网既是发展6G网络、实现全球网络海陆空360°覆盖的先锋之一,也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加速器。
车联网是其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,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。例如车驶离地面网络覆盖范围时,需要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远程信息处理。再例如日常使用的车载娱乐也需要使用卫星互联网。
美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《太空:投资“终极疆域”》报告称,预计到2040年,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。预计卫星互联网将占市场增长的50% ,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达到70%。
图源/IC
可军可民,各方开启抢位赛
接入互联网的卫星中,既有高轨道卫星,也有低轨道卫星。而其中,低地球轨道凭借绕行周期短、近地面等特点 ,能够做到数据的快速获取和传输 ,成为各国发射卫星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然而 ,低地球轨道不是机器猫的口袋,最多仅仅能容纳6万颗卫星 。这么一块“金蛋糕”,该怎样分呢?根据国际电信联盟(ITU)的规定 ,卫星的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“先登先占”的竞争方式来获取 。说白了 ,就是先到先得。
也就是说,卫星制造和发射越快越多,在卫星互联网这一块就越有话语权,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可观。因此 ,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背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,制定了“星链”方案。
SpaceX方案,在2019年至2024年间,在太空搭建由约1.2万颗卫星组成的“星链”网络 ,这些卫星分别位于距离地面340千米 、550千米和1150千米的轨道上(均是低轨道),在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。2019年10月,美国FCC代表SpaceX公司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申请,将星链系统卫星总数提升至41927颗。
要知道 ,低地球轨道最多容纳6万颗卫星 ,马斯克要占4万颗,这相当于目前世界各国在轨工作卫星总数的20倍。要是马斯克的4万颗星链部署完成,那么轨道资源基本被SpaceX及其背后的美国完全占据。
欧洲对“星链”方案早有异议 。欧洲航天局(ESA)总干事阿施巴赫警告 :“马斯克一个人拥有世界上一半的现役卫星,在太空经济领域形成垄断,但各国监管机构却未能及时采取措施” 。
中国“星网”方案
近年来 ,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“星链” 。
2020年4月,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作为网络基础措施纳入“新基建”范围 ,明确了建设卫星互联网的重大战略意义。
2020年9月 ,中国以“GW”公司名义向ITU提交星座频谱申请